2015年2月3日星期二

关于粮食的两篇文章

想减缓气候变迁,先从减少食物浪费做起

为了生产被我们浪费掉的食物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比大多数国家整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还高。

在美国加州格林非附近的巴塞提家族农场上,工人收成芹菜准备送往美国和亚洲的零售通路。被称为「美国沙拉碗」的沙利纳斯谷仰赖地下水灌溉,但目前的旱象若持续下去将威胁到灌溉用水。
PHOTOGRAPH BY GEORGE STEINMETZ
全球生产的食物超过三分之一都无法上餐桌,不是在运输途中腐烂了就是被较富有国家的消费者丢掉了,这些消费者习惯买太多,再把多余的食物丢掉。这些食物约有13亿吨,零售价值近1兆美元(US$1,000,000,000,000)。

世界上每天都有大约8亿500万人饿着肚子入睡,这样的浪费因此具有社会、经济和道德层面上的意涵,不仅如此,制造这些食物的环境成本高得惊人。


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光是水的浪费量就等於欧洲最大河窝瓦河(Volga River)的年流量。生产、採收、运输和包装最后被浪费的食物所耗费的能源,会产生超过33亿公吨的二氧化碳。如果「废弃食物」是个国家,它会是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者,仅次於美国和中国。

美国工程及冷藏运输公司联合技术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的永续经营长John Mandyck表示,改善包含冷藏运输及仓储设备在内的「冷链」,有助减少食物浪费。Mandyck上週在瑞士的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讨论食物浪费问题。他以电子邮件回答了以下问题。 

食物浪费的问题为何未得到关注?

住在已开发国家的我们把食物视為理所当然。因為有足够的食物,我们不会注意庞大的食物浪费,或是食物浪费对世界飢荒、政治稳定、环境和气候变迁的影响。但讲到抑制温室气体排放,解决食物浪费是相对简单的方法,不需新技术,只要更有效地使用现有资源。

美国达拉斯超市的牛肉架。
Photograph by Brian Finke, National Geographic
食物产业对人类来说再重要不过了,但我们生产的三分之一的食物都上不了餐桌。我们怎么会这么没效率?

食物浪费有两种,其中约三分之一发生在消费者层面,是因為消费者买太多,再把多余的食物丢掉造成的。约三分之二发生在生产和配送层面,例如很多食物在田裡腐烂或因不良的运输网络而损失,又或者在缺乏适当保存技术的市场裡腐坏。我们只要在适当的温度下运输和保存食物、延长食物供给的时间,就可以大幅改善现况。

效益有哪些?

避免食物浪费所产生的效益可能极為重大。现在我们生产的食物足以养活全球人口,还有未来35年内会增加的25亿人。我们必须减少浪费,养活更多人。农业使用了70%的淡水,并且占用了38%的不冻土面积,而城市只占2%。我们不能為了养活更多人口而再种更多作物,继续浪费这么多食物。减少食物浪费的环境效益也很重大:可以减少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的排放量,并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以对抗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缺乏。

消费者能做什么?

我们每人的一小步将会累积成重要的改变。我们只买需要的食物,就可以减少丢弃的食物量。接受即使食物外表有小缺陷还是一样高品质又美味。把在餐厅没吃完的剩菜打包带回家。小改变就能带来大不同。

在新加坡Jurong Port的这种冷藏货柜就是「冷链」的一部分,可以避免食物腐坏,也就是食物浪费的主源。
Photograph by Carrier Transicold

「冷链」是什麼?
冷链是在适当温度下运输和贮藏像肉、鱼、乳制品和农产品等易腐烂食物,以避免食物损坏的网路。冷链包含冷藏货柜海运、冷藏卡车货柜、冷藏仓库和冷藏室、以及食物零售货架等技术。

有没有新科技能改善冷链?

有一些有效并可负担的技术能够追踪监控运输中的食物,确保食物保存在适当的温度中。这是种积极避免食物在配销层面发生腐烂的方法。新的入门级技术也已开始运用在印度等新兴市场,以提供价格可负担的卡车冷藏装置。除此之外,像是天然冷媒的使用和节能技术等环保科技也正在降低冷链的生态足跡。

如何让需求最强烈的贫穷国家负担得起冷链技术?

我们要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我们不能以為美国和欧洲现在先进的冷藏卡车货柜系统马上就能被新兴国家採用。多数情况下,新兴国家的道路不能承载大型卡车系统。这些国家在技术上还无法支持、经济上也负担不起这些系统。所以我们应该调整技术的规模以符合当地需求,让冷藏卡车货柜系统更小、更简单、价格更容易负担。

撰文:Roff Smith
编译:陈洁

文章摘自《國家地理雜誌


喂饱全世界

美国堪萨斯州斯科特市附近的佛格摩尔农场上,每台联合收获机每小时可收割广达10公顷的小麦,也能即时记录作物产量数据。如今美国人吃的食物大多产自这类大规模的机械化农场,农地上种着一排又一排的单一作物,农人因此可以用较少的劳力获得更大的产量。
PHOTOGRAPHS BY GEORGE STEINMETZ
一提到对环境造成威胁的因素,浮现在我们脑海里的往往是汽车、烟囱,而不会是晚餐。然而事实是:人类对食物的需求才是危害地球的最大元凶之一。

农业是全球暖化最重要的肇因之一,它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比汽车、卡车、火车和飞机全部加起来还多,其中大部分是牛只和稻田释出的甲烷(NH4 - Methane)、施肥后的农地释出的一氧化氮(NO - Nitric oxide),以及为了种植作物或饲养家畜而伐除雨林所释出的二氧化碳。农业也是我们珍贵供水系统中最饥渴的消耗者和主要污染源之一,因為肥料和粪肥的逕流会破坏全球各地脆弱的湖泊、河川及海岸生态系统。农业更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流失。由於我们清除草原和森林以开辟农田,造成重要栖地流失,让农业成为导致野生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业造成的环境挑战极为巨大,而且随着人类努力满足不断上升的全球粮食需求,这些挑战只会愈来愈急迫。到了本世纪中,地球很可能又会多出20亿需要喂饱的人口,也就是说,全球总人口将突破90亿(9,000,000,000)。不过人口成长并不是我们需要更多食物的唯一理由。随着世界各国日益富裕,特别是中国与印度,对肉类、蛋类、奶制品的需求也跟着提高,进而增加了生产更多玉米和黄豆的压力,好喂养更多的牛、猪和鸡。如果这些趋势持续发展,在人口成长与更丰盛的饮食习惯双重夹击下,到2050年,我们将必须生产大约现在两倍的作物才足够。

很遗憾地,如何解决全球食物问题的论辩呈现两极化的对立,传统农业及全球贸易对上了在地粮食系统和有机农场。两方论辩激烈,却非但没有建立共识,反而愈形分裂。传统农业的拥护者谈论如何求。他们是对的。另一方面,在地和有机农场的支持者则提出,各地小农透过不靠人工肥料和农药的技术来提升地力,也能够大幅增加产量,同时让自己摆脱穷困。他们也是对的。

然而这不必是非彼即此的选择。这两种方式都各给了我们亟需的解决方案,但单靠其一也都不足以完全解决问题。最明智的做法是探索所有的好主意,无论它是来自有机和在地农场,或是高科技的传统农场,再将两方最好的意见结合起来。

我有幸带领一群科学家一起探讨这个简单明了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全球可用的食物增加一倍,同时减轻农业对环境的伤害?我们在分析了大量农业与环境的相关资料后,提出了可能可以解决全球粮食困境的五个步骤。

步骤一:冻结农业足跡

在人类绝大部分的历史中,每当我们需要生产更多食物时,总是直接砍倒森林或犁平草原,以获取更多农地。为了种植作物,我们开垦的土地面积已大约有南美洲那么大。为了饲养牲畜,我们使用的土地更多,大约相当於整个非洲。农业的足跡导致全球各地的生态系统流失,包括北美大草原和巴西的大西洋森林,而热带林也持续以惊人的速度被夷平。但我们已无法承受以农地扩张作为增加食物产量的手段。用热带林来换农地是人类对环境最大的破坏之一,而且往往不是为了帮助世界上仍在挨饿的8亿5000万人口。在热带地区被开辟为农用的土地,大部分对于世界粮食安全的贡献都不大,而是用来生产牲口、饲料用黄豆、木材和棕榈油。当务之急就是避免砍伐更多森林

步骤二:在现有耕地上种更多

从1960年代开始,绿色革命透过更好的作物品种、更多的肥料、灌溉和机械器具,在亚洲和拉丁美洲提升了作物产量,却也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如今,世界可以转而关注如何让生产力较低的农地增加产量,尤其是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东欧。这些地区目前的生产水准与透过更好的务农方法所能获得的产量之间存有一段「产量差距」。若能善用高科技、精确的耕作系统,加上从有机农业引进的做法,就能让这些地区的产量增加好几倍。

步骤三: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我们已经有方法可以让传统农业获得高产量、同时大幅减轻对环境的冲击。绿色革命靠的是密集使用水和以化石燃料为基底的化学物质,但这种做法无法永续。商业性农业已开始取得大幅进展,开发出创新的技术,利用装有先进感应器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电脑化曳引机,让肥料和杀虫剂的施用更为精准。许多农人更针对土壤状况施用个别客制的混合肥料,有助於让进入邻近水道的化学物逕流量降到最小。

有机农业也可以大幅减少水与化学物的使用,藉由覆盖作物、土壤覆盖物和堆肥来改善土质、保持水分并累积养分。许多农人也学会如何聪明用水,他们用地下滴灌法等更精准的技术,取代缺乏效率的灌溉系统。传统和有机农作的进步都能让我们更有效地利用水和营养,增加「每滴所获作物量」。

步骤四:改变饮食结构

如果有更多的作物能直接送进人类肚子裡,到2050年时要喂饱90亿人口就会简单得多。今日全球作物的热量只有55%為人类直接食用,其余则拿来喂养牲口(大约36%),或变成生物燃料和工业产品(大约9%)。尽管我们许多人会食用来自圈养场牲口的肉、奶制品和蛋,但牲畜饲料裡的热量只有一小部分会进入我们食用的肉和奶。每喂给动物100卡路里的穀类饲料,我们只能从奶制品获取大约40卡路里、蛋类22卡路里、鸡肉12卡路里、猪肉10卡路里,或是牛肉3卡路里。若能以更有效的方式生产肉类,并减少摄取肉食,就算只是从穀类饲养的牛肉改吃鸡、猪或牧场养殖的牛,都能在世界各地释出可观的粮食量。由於开发中国家的人民才刚富裕起来,在短期的未来内不太可能减少吃肉,我们也许可以先从那些已经大量食肉的国家著手。减少粮食作物用於生物燃料的比例,也能对增加可用食物大有助益。

步骤五:减少食物浪费

据估计,全球有25%的粮食热量和高达50%的粮食总重量,在被食用之前就损失或浪费掉了。在富裕国家中,大部分的浪费发生在家庭、餐厅或超市。在贫穷国家,食物则往往在从农场到市场的过程中遭到损耗,原因出在不可靠的仓储和运输方式。已开发国家的消费者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减少浪费,例如减少餐点分量、多吃剩菜,以及鼓励自助餐厅、一般餐厅和超市建立减少浪费的措施。在所有增加可用食物的方案里,解决浪费问题会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上面这五个步骤加起来,就有可能让全球的粮食供给增加一倍以上,并且大幅减少农业在全球的环境冲击。然而知易行难。要执行这些解决方案,我们必须改变固有的思维。人类有史以来,几乎总是被对农业「多多益善」的过度热切追求牵著走,为此不断清除更多土地、种植更多作物、使用更多资源。我们必须在生产更多粮食以及为下一代打造永续地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是一个关键时刻,不论是粮食安全或保护地球环境,我们面临的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好消息是,我们已经知道该做什么,只要找出该怎么做。面对并解决全球粮食挑战将需要我们每个人在把食物放到盘子上以前,多想一点。我们要想到我们的食物和种植它的农人之间的关联,我们的食物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水域和气候之间的关联。当我们推着推车走在超市里的一排排货架之间时,每一个选择都攸关人类的未来。

撰文:强纳森‧佛利 Jonathan Foley
摄影: 乔治‧史坦梅兹 George Steinmetz
吉姆‧李察逊 Jim Richardson

文章摘自《國家地理雜誌


巴西格兰雅曼提奎拉农场里的800万隻母鸡每天会产下540万颗蛋。输送带将鸡蛋迅速送往包装厂。过去40年来,开发中国家对肉品的需求已成长三倍,而蛋的消耗量更是增加了七倍,使得大规模的动物养殖场急剧扩张。PHOTOGRAPHS BY GEORGE STEINMETZ

祕鲁安地斯山脉的高地上,艾丝特拉‧康朵种了五个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到市场贩卖。她也种植一种称为「食用球根金莲花」的黄色块茎作物,煮给家人吃。开发中国家的人民所吃的食物,许多都是由康朵这样的小农所栽种的。
PHOTOGRAPHS BY JIM RICHARDSON


玛莉安.凯塔在马利西比的农场上採收花生。绿色革命使用的杂交种子、肥料与灌溉系统,从未在非洲成功推展。但如今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以大幅提升全球粮食产量的重要机会,因为这些地区的农产量还有很大的增加空间。
PHOTOGRAPHS BY JIM RICHARDSON

马利(Mali):巴萨马‧卡麦拉,西比
PHOTOGRAPHS BY JIM RICHARDSON

衣索比亚(Ethiopia):哲马‧乌达犹,土鲁瑞
PHOTOGRAPHS BY JIM RICHARDSON

美国:克里斯‧柯夫里,威斯康辛州
PHOTOGRAPHS BY JIM RICHARDSON

乌克兰(Ukraine):凡伦汀‧塔拉索夫,史塔罗维什内韦特斯基
PHOTOGRAPHS BY JIM RICHARDSON

孟加拉(Bangladesh):安娃拉‧贝根,萨加里
PHOTOGRAPHS BY JIM RICHARDSON

印尼:派克‧康姆皮安,巴里
PHOTOGRAPHS BY JIM RICHARDSON

乌克兰:丽珊卓‧萨罗,赫耐斯基
PHOTOGRAPHS BY JIM RICHARDSON

英国:保罗‧麦格林,斯开岛
PHOTOGRAPHS BY JIM RICHARDSON

工业化规模的农场会施用肥料和杀虫剂来种植大面积的单一作物,因此产量丰硕。
PHOTOGRAPHS BY JIM RICHARDSON

小型农场的产量往往不及工业化农场,但它们生产的作物中有较高比例会真正进到消费者的肚里。
PHOTOGRAPHS BY JIM RICHARDSON

农人铲除这片亚马逊雨林以种植玉米,只有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巴西栗被保留下来。尽管减缓伐林速度的努力已有进展,在位於巴西北部的帕拉州,去年被砍伐的森林面积仍增加了37%,令人忧心。
PHOTOGRAPH BY GEORGE STEINMETZ

在巴西的纽崔布拉斯养猪场里,母猪被圈养在一格一格的畜栏中,空间仅够牠们喂奶且不会意外压死仔猪。养猪场往往是很大的污染者:普通一隻90公斤的猪每天会制造6公斤的粪便。但纽崔布拉斯养猪场会回收这些废物作为肥料或供甲烷发电使用。
PHOTOGRAPH BY GEORGE STEINMETZ

在巴西希卓蓝迪亚附近的一间工厂里,每个月约有450万只鸡被宰杀、除毛、切块、修剪和包装。鸡的各个部位会送往全球各地:鸡翅和鸡脚主要销往中国,鸡腿到日本,鸡胸到欧洲。全球人类对鸡肉的好胃口让家禽产量的成长速度远胜於猪肉或牛肉。
PHOTOGRAPH BY GEORGE STEINMETZ

以上图片皆摘自《國家地理雜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